自从宣统皇帝退位后,我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宣告终结,“皇帝”这一称谓,也成为了历史的名词,永远留在了史书的篇章中。然而,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在上世纪80年代的四川广安县,发生了一起荒诞而离奇的事件。一个名叫曾应龙的老农民,竟然做了一个“皇帝梦”,梦醒之后,他果真“召集了人马”爱配资,带着上千名被他煽动的人,闯进了县医院,在医院里自封为“皇帝”,甚至霸占了医院里的女护士当起了“嫔妃”。这一幕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?
曾应龙出生在一个典型的农民家庭,新中国成立后,他分到了田地,成家立业,娶妻生子,日子过得虽然不算富裕,却也充实安稳。尽管如此,他始终心怀着传统的“多子多孙”观念,认为只有孩子多,才能确保家里人手充足,日子才会过得好。因此,曾应龙一直期盼着能生个儿子,然而,他的两胎孩子都是女儿,这让他感到非常遗憾。为了再生个儿子,他四处求医问药,尝试了各种偏方,但始终没有效果。就在他焦虑万分之时,计划生育政策悄然出台,曾应龙意识到,自己再生育可能面临巨额罚款,而他此时的经济状况,连温饱都难以维持,哪里有能力交罚款呢?
展开剩余79%为了逃避计划生育的管理,曾应龙决定采取极端的方式,离开家乡,远走他乡。于是,他带着妻子一起逃到了新疆。新疆的气候、风土人情与内地大为不同,而作为农民的曾应龙在这里又找不到固定的营生来源,生活困苦不堪。全家人只得住在山洞里,靠挖野菜为生,日子过得非常艰难。但最终,曾应龙还是如愿以偿,生下了一个儿子。只是,当他面对这份“儿子”之喜时,又陷入了困境——超生了,便要缴纳罚款。可此时连饭都难以吃上,他哪里有钱交罚款?权衡之下,曾应龙决定放弃一切,彻底远离原本的生活。于是,他带着妻子开始了新的流浪生涯,最后一行人落脚到了河南新乡。
然而,长期漂泊的生活终究不能持久。曾应龙心里明白,生儿子是为了延续家族香火,但不回家又怎能过上安稳的日子呢?于是,他陷入了深深的迷茫,不知道接下来该何去何从。就在这时,他偶然遇到了一个名叫马兴的人。马兴同样是四川人,平时有些风水迷信,擅长算卦。两人聊得投机,马兴听说了曾应龙四处奔波生子却始终不得的经历后,产生了同情之情。马兴觉得自己的生活也无聊乏味,于是开始劝说曾应龙与他一起“创业建国”。
马兴读过几年的书,他从书中了解到了陈胜吴广的起义故事,心生一计。他与曾应龙商量道:“为什么我们不效仿先人,也去过那种钱花不完、孩子随便生的好日子呢?”这番话恰好触动了曾应龙的心弦,最终,曾应龙与马兴决定共同策划一场“当皇帝”的计划。
经过深思熟虑,马兴想出了一个奇妙的主意。他提前抓了一条娃娃鱼,并将一张写着“假龙沉,真龙升;河之南,将太平”字样的布条塞进了鱼肚里,同时在鱼腹上刻上了“大有”二字。然后,他把这条“特制”的鱼丢进了池塘。这个计划的核心正是模仿《史记》中的“鱼腹丹书”事件,在当时,这种伎俩仍然能够产生一定的迷信效果。为了让事情看起来更具可信度,马兴将那几句字句编成了童谣,并广泛传播。随着歌谣在周围村庄传开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这是一种天意。于是,马兴带领着一群村民,去池塘边假装“捉到”那条鱼,声称这便是“天命”。
到这里,曾应龙和马兴的计划已经初见成效。曾应龙趁机自封为“大有国”皇帝,马兴则被任命为“一品太尉”。两人紧接着鼓动不知真相的村民们加入他们的队伍,声称要建立“大有国”,为后代留下不朽的功业。至于为何取名“大有国”,曾应龙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:“‘大有’意味着‘你有,我有,大家有’,是一个人人有钱、孩子可以随便生的国度。”不久后,曾应龙集结了几千人的队伍,接下来的目标便是攻占县医院。
1985年,曾应龙率领着众人闯入当地的县医院,将医院当作自己的“皇宫”,并将1985年定为“大有元年”。有了皇宫和年号,接下来该做什么呢?曾应龙顺势将医院的领导赶走,霸占了所有的女护士,将她们封为自己的“妃子”。最终,他的“妃子”竟然多达40人之多。
然而,曾应龙的“皇帝梦”并未持久。很快,警方赶到,将他逮捕归案,曾应龙的“大有国”也随之瓦解。村民们也因为这场闹剧散得七零八落。而马兴依旧不甘心,企图跳入荷花池自尽,却因为池水太浅未能成功。愤怒之下,他杀害了两名“妃子”,最终被判处死刑。至于曾应龙,由于他显然处于迷惑状态,法院判他无期徒刑。
这个荒诞的故事最终成为了四川广安县的一段历史。
发布于:天津市驰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